對于千瘡百孔奄奄一息的資本主義美國,馬斯克深知其弊端和要害是龐大的效率低下的壟斷利益集團!
從企業家的角度觀察思考,馬斯克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能夠行得通。但是,從國家制度和國家利益的高度看問題,智慧格局空間顯然不是和企業同一個重量級!
資產階級革命的對象,絕對不是普通的公務員,而是上層建筑的資本主義制度。目標和方向顛倒了,那就是致命的錯誤和無法挽救的命運——馬斯克的美國起死回生之策,重藥治沉疴一劑下去奪命須臾!
奪人命者被人奪,因果報應大輪回。特斯拉掌門人可要知其厲害,不可頭腦一熱飛蛾撲火毀于一旦??!望君三思而行,謹慎為之!
正所謂:天欲成之,歷經苦難;天欲毀之,縱其無度!一切都是天意,世事輪回效應,左右人類命運,上天早已定奪!
大道理
2024年11月21日15:09:45

央視發文,馬斯克認錯,大裁員可能叫停,最終敗給了美國公務員
編輯|江娛遲
前言
自從馬斯克就任政府效率部部長一職后,“大刀闊斧”的進行了多項改革,其中大量裁員是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項改革。
但是他的這一行為也遭受到了許多爭議,不少美國高官都看不慣他這一行為,最近央視突然發文透露,馬斯克在裁員這一事情上服軟了。
有不少被他裁掉的美國公務員又被重新返聘了回來,馬斯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還是輸掉了,那么馬斯克的未來將何去何從,還能在這個崗位繼續待著嗎?
馬斯克的改革措施2025年初,美國政壇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,特朗普重返白宮,帶著他標志性的“讓美國再次偉大”口號,這一次,他將矛頭直指聯邦政府的官僚體系。
在他的競選承諾中,精簡政府機構、打擊官僚主義成為核心議題,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他找到了一個看似完美的盟友,他就是埃隆·馬斯克。
馬斯克這位以“效率狂人”著稱的科技巨頭,被任命為新成立的“政府效率(DOGE)”
負責人,他的任務簡單而直接:裁員數十萬公務員,削減財政開支,重塑一個“小而高效”的政府。
這場看似勢在必行的改革,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爭議,馬斯克的第一槍,是向全美200萬聯邦雇員發出的一封周報郵件。
郵件要求所有公務員在限期內提交周報,未回復者將被視為自動辭職,這一舉措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。
超過100萬人被迫回應,但聯邦人事管理局迅速反制,稱回復是自愿行為,不構成解雇依據,FBI、國務院等核心部門更是直接拒接指令,公開表示不會配合馬斯克的“裁員實驗”。
馬斯克試圖將他在特斯拉和SpaceX的企業化管理模式移植到政府機構中,但公務員體系的法律保護和制度剛性,讓他的計劃舉步維艱。
盡管阻力重重,馬斯克的裁員計劃并未停下腳步,在首月,他的團隊宣布解雇了8.4萬名公務員,宣稱節省了550億美元財政開支。
德銀的一份報告很快戳破了這一泡沫,由于裁員導致的公共服務中斷和緊急返聘成本,聯邦政府的實際支出不降反升。
馬斯克的目標并不僅限于邊緣部門,他甚至將裁員大刀砍向了國務院、教育部、退伍軍人事務部等核心機構。
試用期員工成為主要犧牲品,而國際開發署(USAID)更是遭遇了滅頂之災,這個擁有1.2萬名員工的機構,被裁至僅剩600人,對外援助項目幾乎陷入癱瘓。
在這場裁員風暴中,技術手段成為了馬斯克的“秘密武器”,他的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AutoRIF的軟件,利用AI分析公務員提交的周報數據,自動生成裁員名單。
這一“賽博朋克實驗”由6名00后天才主導,他們以零薪酬“為愛發電”,試圖用技術顛覆傳統官僚體系,但是AI的漏洞很快暴露出來。
更嚴重的是,技術倫理問題引發了司法部門的關注,AutoRIF軟件在分析數據時,涉及大量機密信息,而這些信息的處理方式顯然不符合聯邦法律。
裁員的影響很快蔓延到國家安全和公共服務領域,核安全管理局誤裁了350名關鍵崗位員工
,盡管事后試圖緊急召回,但許多人已經找到了新工作,核武器的維護工作因此受到威脅。
農業部的禽流感防控團隊被裁后,雞蛋價格飆升,甚至引發了共和黨議員的罕見警告,FDA的醫療器械審查部門因裁員導致審批流程停滯,企業抗議聲四起,最終不得不返聘部分員工。
那么這些被裁掉的公務員是如何進行回擊的呢?
公務員的“絕地反擊”面對馬斯克的激進改革,公務員體系并未坐以待斃,聯邦人事管理局迅速援引《公務員保護法》,強調解雇必須基于正當理由,馬斯克的指令合法性遭到質疑。
聯邦法官也介入其中,叫停了部分裁員計劃,裁定程序違法,特朗普團隊因此陷入被動,改革步伐被迫放緩。
工會和民主黨聯手發起了反擊,眾議員加西亞在一次演講中呼吁公務員“武裝抵抗”,稱馬斯克的改革是對公共利益的踐踏。
與此同時,輿論戰也愈演愈烈,馬斯克通過社交媒體曝光了政府資金濫用的情況,例如用5900萬美元豪華酒店安置移民,這一舉動為他贏得了一部分民意支持。
英國的一項民調顯示,58%的美國人反對馬斯克的改革,認為他“越權”干預政府運作,特朗普在這場風波中表現得頗為曖昧。
他公開稱贊馬斯克的“巧妙改革”,但私下卻默許OPM的反制措施,避免與官僚體系直接沖突,共和黨內部也因此分裂,激進派支持裁員,而溫和派則批評這一做法“踐踏了公務員的尊嚴”。
那么在重重壓力之下,馬斯克會采取怎么樣的措施呢?
認輸與妥協
2025年3月5日,這場風暴迎來了轉折點,馬斯克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認錯,稱裁員“并非政府效率部單獨決定”,并將責任推給了各部門負責人。
與此同時,他的團隊暫停了AutoRIF軟件的使用,并開始召回關鍵部門的員工,改革節奏明顯放緩,這場“效率革命”似乎走到了盡頭。
這場改革為何會失敗?
首先,公務員體系的法律保護和專業性使其具備了強大的“反脆弱性”,無論是核安全管理局的技術人員,還是FDA的審查專家,他們的工作都無法被簡單的KPI或AI算法取代。
特朗普的權謀算計也起到了關鍵作用,他利用馬斯克試探官僚體系的底線,但一旦改革引發過大反彈,他便迅速抽身,避免承擔政治風險。
激進技術主義與官僚生態的沖突是這場改革失敗的深層原因,政府不是公司,公務員不是碼農,公共服務的復雜性和人性化,遠非AI或自動化工具所能替代。
結語
馬斯克的實驗,本質上是一場關于效率與人性的較量,他用技術手段試圖顛覆傳統官僚體系,但最終發現,政府不是公司,公務員不是碼農,公共服務的價值無法用KPI衡量。
從里根到特朗普,“小政府”的理想屢敗屢戰,這一次或許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,但也僅此而已。
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,馬斯克的“效率革命”敗給了體制巨獸,但這并不意味著改革的終結。
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:在追求效率的同時,如何不失去人性的溫度?這或許才是這場風暴留給我們的最大啟示。
大眾日報2025-03-09馬斯克裁員“大斧頭”砍到核安全部門!特朗普就“人事地震”罕見表態
澎湃新聞2025-02-24馬斯克@200萬聯邦雇員“不寫工作周報就走人”,特朗普盟友率先要求下屬抵制
東南早報2025-03-03全美爆發“反馬斯克”示威